

大自然發給我們的「認證」
再見田間螢火蟲
螢火蟲的幼蟲對環境的敏感度相當高。棲地一旦遭受農藥或污水污染便無法生存。所以螢火蟲被視為環境保護的指標生物。螢火蟲會吃田間的蝸牛為食,可減少蝸牛吃掉自然農農作物,可起到保護人類食物作用的「幫工」。他們也是我們經過5年來的實踐友善農耕努力的認證。
再見螢火蟲 x 萬物有光
自然保育水稻2021
響應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:
修復地球(Restore Our Earth)
$1000參與支持一個再見螢火蟲套裝,即可獲得:
- 1000分集氣值
- 萬物有光自然保育水稻2250克
- 自然淨化酵素洗手液330毫克
- 自然淨化酵素清潔液330毫克
- 自然格物麻布袋(非賣品)


在成來自然保育園區在農業和保育結合下,除了找到水稻,還有種植通菜、西洋菜、蘿白、番茄,都是不太高或無利潤的作物,在友善農耕土地上種的菜養著農夫之餘,同時也養著其他包括螢火蟲等生物,一種自然與人之間直接的互利共生關係的體現。除保育生態外,復耕同時保育了自然環境,農耕技術、農耕史、凝聚社區,更多人認識農業對社會的重要性。

以自然農法保育出潔淨的濕地守護遷徙候鳥,為候鳥提供生態豐富的休息點。並幫助更多的山區農民,提供就業機會,擴大公平貿易服務區域,共同實踐自然農法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理念。
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
2018年研究報告指:
預計到 2050 年全球變暖將使北極冰層融化減少 30%,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喪失;在2020年,生態環境衰退的速度若持續如此失控,全球野生動物總量將減少超過 7 成。而當下,地球的生命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。極端氣候,高頻頻自然災害,人類對自然透支了難以挽回的環境成本……
終止向生態環境投放包括有機農藥的行為,保護生活在田園裡數以千計的物種,包括可供候鳥提供生態豐富棲息的水田。
- 好的耕作方式是對土地和自然生態的奉獻
- 健康食物只能源於潔淨健康的環境,提升對環境保護的意願;
- 傳達保護農村文化與自然資源之重要性

為了更全面提供無農藥化肥污染的食品,保護更多土地生態,成來自然保育於內地以成立成來農業技術有限公司,2019年1月與張家界自然農以技術入股的合作方式,以守護生態與人們健康為目的,設立成來自然農園生態水稻種植區。

自然保育水稻種植 — 扶助貧困農民計劃
建立家庭與農夫之間的橋樑,以月薪方式聘請農民,為您和家人種植充滿愛心的食物,帶給您家庭健康的自家農夫。於食物生產最前線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。
